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7月4日,商城县陶家河畔,“赵崇德大道”路牌在晨曦中熠熠生辉。
这条连接县城和商城高中的道路,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寄托着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陶家河西岸的赵崇德大道(刘宏冰 摄)
“在我这个年纪,曾祖父赵崇德为了祖国和民族,已经奔赴战场。”走在赵崇德大道上,赵崇德的曾侄孙、今年参加高考的赵传承一脸崇敬。
1914年出生于商城县伏山乡七里山村一个贫苦农家的赵崇德,15岁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大别山转战川陕,历经长征,赵崇德总是身先士卒,对战士关怀备至,被称为“打仗如虎、爱兵如母”。
展开剩余73%英雄赵崇德留下的唯一照片(资料图)
1937年10月19日凌晨,时任八路军129师769团3营营长的赵崇德,率队突入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敌机24架,歼敌百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步兵袭击战机获胜的奇迹。年仅23岁的赵崇德,却在掩护部队撤退时中弹牺牲。彭德怀含泪评价:“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
2015年,为纪念抗日英烈,商城县将连接县城和商城高中的道路命名为“赵崇德大道”。随后的10年间,融合历史纪念与现代生活,赵崇德大道历经多次拓展提升,成为商城的标志性道路。
赵崇德守墓人王青福来到英雄家乡(刘宏冰 摄)
赵崇德牺牲后,身埋何地一直牵动着家乡人民的心。2020年,一场“寻找赵崇德”行动在晋豫两省展开,他们找到了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刘家庄村村民世代守护的赵崇德墓地。
“迎接英雄魂归故里、安葬遗骸那天,信阳突降暴雨。”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名誉村长”、河南日报社退休记者王天定说,“家乡人民彻夜无眠,冒雨迎接英雄回家。”
牺牲83年后赵崇德归葬家乡(刘宏冰 摄)
家乡的后山上立起了“抗日英雄赵崇德之墓”的高大石碑,碑帽上那颗闪闪的红星,仿佛英雄永远跳动的红心。
商城烈士陵园内,赵崇德纪念广场上,赵崇德塑像巍然矗立,目光坚毅地注视着这片他誓死保卫的土地。
修葺一新的赵崇德故居对外开放(刘宏冰 摄)
今年4月,修葺一新的赵崇德故居对外开放,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商城段)建设的启动,大山里红色景点穿珠成链,形成独特的“红色画廊”。
赵传承说:“曾祖父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传奇。父母给我取名‘传承’,就是要让我传承先辈遗志,弘扬英雄精神,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夕阳映照下的赵崇德大道(黎长霖 摄)
暮色四合,路灯亮起,赵崇德大道尽头,放了暑假的商城高中校园宁静祥和。从这里毕业的莘莘学子都记得:一位和他们年纪相仿的青年,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盛世安然。
“大道连接着历史与当下。”凝望路灯下的道路,商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王志昌说,“赵崇德大道,不仅是商城县的一个地标,更是传承革命精神的一个坐标。”
股票办理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