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颗油茶树,能做出什么“大文章”?8月9日,记者在浙江丽水市青田县季宅乡找到了答案。
“去年底,‘浙南油库·兴林益农’共富工坊正式投产,首年开机运营,就成功生产山茶油12万斤,产值近1000万元。”季宅乡党委副书记夏茂兴奋地说,经过测算,每销售一滴油中,有80%左右都是农民工工资。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木本油料作物,是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补充。青田有着悠久的油茶生产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素有“浙南油库”之美誉,其中,季宅乡全乡油茶种植面积达2万亩,是“浙南油库”的主产区与核心区。
过去,季宅乡曾是油茶种植大乡,但由于油茶销售难等问题,一度造成很多山茶果林抛荒。2024年,当地新建成油茶共富工坊和兴林益农供销有限公司,建设集茶果晾晒、脱壳、烘干、榨油为一体的4条加工生产线,以高于周边县市0.15元至0.3元每斤的价格收购油茶果280万斤,带动百余名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
“自统一收购油茶果后,不仅价格高了,还让我们农户无须分心销售,专注种植。”油茶种植户魏志品感叹,现在只需将油茶果送至收购点,省去了以往的奔波之苦。
为充分利用油茶林地空间,当地还积极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在油茶林间套种黄精、三叶青、灵芝等中药材,林下空间发展林禽、林蜂等林下养殖,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一地多收”。目前全县油茶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9亿元,林业总产值达63.8亿元。
“吃干榨尽”油茶果,这仅仅是第一步!
“我们与浙江省林科院合作研发山茶油化妆品基础油加工技术,探索山茶油在高端化妆品、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夏茂介绍,目前共富工坊山茶油手工皂生产线已完成交付,2025年产值预计将超过100万元,大大提高油茶副产品效益,不仅进一步解决山茶油的销售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工就业。
此外,当地在山茶花资源利用上,与上海一家企业达成原料特供协议,实现定向收购;同时自主研发油茶果壳与兔粪发酵技术,成功研制出高效益新型有机肥。经测算,兔子每月消耗饲料32吨,产生兔粪25.6吨,产出有机肥85吨,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5%,既削减了企业养殖成本,又助力土壤改良,形成“林-牧-肥”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范式。
油茶的精深加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四季常青的油茶树,也让昔日荒山变成旅游休闲热门景点。
近年来,青田走上了从“卖油”到“卖游”的美丽经济之路,当地建设了油茶主题餐厅、康养产业园等特色项目,打造“油茶+”林旅融合精品线路,通过溯源直播吸引游客,形成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晓华 刘习 杨亚楠)
股票办理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